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现实依据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3-06-07 09:12:56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现实依据
秦廷华
      “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大命题,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又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正式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多年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新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认识,体现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由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推进自身的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从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起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到列宁提出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从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新时期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可以说,党成立91年、执政63年来党的建设工程,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的过程。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在要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呢?我认为,除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外,还有就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需要科学化,我们党的建设制度需要科学化,我们党的建设方法需要科学化。这三个“需要科学化”构成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实依据。
一、党的建设理论需要科学化
    强调实现党的建设理论科学化,并不是说目前党的建设理论不科学。事实上,我们党对于自身建设理论的科学性一直是高度重视的。我们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包含着丰富的党的建设理论,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命题作了科学回答。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论述,都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总结60年来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看到党的建设理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情的变化,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决定了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必须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化。实现党的建设理论的科学化,就是要使党的建设理论成果进一步完善。“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命题,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回答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执行什么样的执政方略、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发扬什么样的作风、遵守什么样的纪律等问题,从而使党的建设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利于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利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尤其要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有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建设确实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因素。这些不科学的因素,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表现。比如,理想信念动摇和价值观错位的问题,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管的问题,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难以保障的问题,干部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问题,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的问题,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理论还不够彻底。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党的建设上,它强调既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继续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以良好的的形象凝聚起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如何把这些要求变成党的建设的具体指导,是党的建设理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
二、党的建设制度需要科学化
    总体上看,制度的科学化主要应该包括制度制定的科学化、宣传教育的科学化、贯彻执行的科学化、修订完善的科学化。
    制度制定的科学化,就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严肃慎重,调研、立项、试点、起草、修改、论证、发布试行等各个环节都要做细做实,使制定的制度与党的建设实践相符合,特别是防止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出现制度空白;使制定的制度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既有实体性制度又有程序性制度,既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具有系统性和配套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宣传教育的科学化,就是在制度制定之后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悉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做制度的明白人。
    贯彻执行的科学化,就是狠抓制度的落实,切实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改变在制度执行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以讲话贯彻讲话的做法,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修订完善的科学化,就是必须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已经制定的制度进行评估、完善和清理,对于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缺陷的制度应及时修订完善,对于被实践证明已经过时的制度要及时废止,使党的制度与时俱进。
制度的严密性是制度在静态下的特征,就是制度各个要素与环节之间是闭合的,没有任何漏洞,形成一个闭环。增强制度的严密性,就是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将一项制度的各个要求,或者各种相关的制度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闭环,以此杜绝因制度的空缺而使某些党员行为不被制度控制的现象。同时,使各种制度彼此呼应,对作用对象的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因此,不仅要有实体性制度,而且要有程序性制度,还要有相应的监督保障制度,使任何行为都有章可循,任何错误都能被依法惩处。
    制度的科学性,就是制度各要素之间不但形成一个闭合电路,而且节约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集中体现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按照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立足全党,着眼全局,总体规划,精心组织好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工作。要科学预测党的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相对稳定性。
    因此,面临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过去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按照“严密性、科学性”的要求进行严格检视,对于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制度,该摒弃的要摒弃,该修正的要修正,该完善的要完善。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严密性、科学性”的要求,积极创新制度,着眼治理因制度的缺失而使一些党员行为脱离于制度控制之外的现象,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
    目前,我们党的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具体表现为:结构不合理,程序性制度滞后。党的制度如同国家法律包括实体法与程序法一样,应当包括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实体性制度一般规定“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制度一般规定“如何做”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实体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程序性制度,实体性制度也得不到贯彻实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的制度大多数是实体性制度,基本上没有程序性制度与之相配套,因而已经有的实体性制度也得不到有效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加强制度建设,党的制度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目前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不高,党的制度创新现状同实践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程序性制度的缺失,不仅使许多实体性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落实,而且也给一些党员干部违反组织原则甚至是违法乱纪开了方便之门。这说明加强制度系统性建设的确非常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打“老虎”,表明剑指特权的坚强决心;打“苍蝇”,传递有腐必反的积极信号。“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提法,给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以特别积极的信号。
    这些年,河南省交通厅有4位厅长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江西省3年时间就处理了22位县委书记、县长,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薄弱环节,加强对“一把手”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极其重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制度的科学化是唯一途径。要做好权力制约的文章,科学设置权力边界,合理优化权力结构,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确保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⑴在一些地方,数任交通厅(局)长、建设厅(局)长“前腐后继”,说明仅仅靠抓人、换人是不够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⑵反腐败不能像割韭菜,割掉一茬又长一茬,关键在于除掉根、铲掉土。腐败的源头是权力运行失范。从权力上厘清公权的边界,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基础,也是消除寻租空间的前提。
    例如,各地政府的交通厅(局)长、建设厅(局)长为什么“前腐后继”,其根源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值得研究。制度建设不跟上,每个权要岗位都可能成为高危岗位,规划局长也变成了腐败分子的候选人。有的规划局长打擦边球,修改城市建设规划,为房地产商卖容积率等等。如果改变目前交通项目的招投标方式,在程序上加强闭合性制约,减少制度的漏洞,交通局长就不那么容易成为腐败分子了。
    例如,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从基层一路升迁,直到当上了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在铁路系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帮派。当了铁道部长、党组书记后仍不满足,还准备用受贿所得的来谋其他位置。有这种想法都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但历次组织部门的干部考察、纪检部门的廉政要求,他都是称职的。
    又如十八大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当选1个半月后即被查出有重大腐败事实。那么中央候补委员的考察、省委副书记的提拔使用也是组织工作“执行程序不走样”的,为什么就一点蛛丝马迹没有暴露呢?这里面体现的就是我们制度上的漏洞。李春城当年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调到四川省时,就有问题暴露,但有关方面并未引起注意或者说不想注意。此次李春城出事,是因为其手下干将、成都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戴晓明的问题牵扯出来的。如果戴晓明不出事,那李春城还不知隐藏到什么时候。
    又如薄熙来,当年在辽宁省大连市当市长时,就已经暴露出其个人政治野心膨胀的苗头,但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很多方面都为尊者讳,被掩盖过去了。并且由大连市长到辽宁省长,到商务部部长,再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直至政治野心恶性膨胀,把自己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整个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惟其马首是瞻,直至“王立军事件”爆发,他的问题才暴露出来。如果王立军事件不出,薄熙来今天又是什么结局仍未可知。这就说明,我们选拔任用干部这个制度里面不科学的因素还是很大的。
三、党的建设方法需要科学化
    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以开放的胸襟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
    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围绕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形成和积累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管用的,必须继续坚持;同时,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也要承认,面对“四个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我们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因此,党的建设制度科学化,就需要根据党建的新情况新问题采用新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新的方法,比如积极利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时代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技术。中国是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全新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全面把握互联网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真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互联网给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为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可以把互联网作为开展思想宣传、学习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这些方面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扩大覆盖面,提高时效性,增强辐射力。同时,也要积极应对网络媒体的言论趋势,做到妥善应对,积极引导。因为,“无论是从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而言,自媒体释放的力量都是无比强大的,经自媒体传递的信息符号和新闻事件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夺人眼球,它正深刻地改变着媒介的政治生态。”⑶
    还有党组织的设置要适应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特别是在“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设置。
    还有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越来越需要借鉴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现代科学方法,像心理学、组织学、现代管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都需要借鉴。
还有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在当今世界,各国执政党为了谋求长期执政,他们在党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体现了现代社会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像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一党执政的成功经验,就值得借鉴,特别是它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方面的做法。比如,西方政党在党内选举制度建设、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与民众之间联系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功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党的建设理论需要科学化、党的建设制度需要科学化、党的建设方法需要科学化,共同构成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实依据。要实现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也要重点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规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制作维护:兴义之窗-金州在线

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党校邮编:562400ICP备案号:黔ICP备12004705号-1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现实依据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3-06-07 09:12:56 浏览量:

来源: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现实依据
秦廷华
      “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大命题,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又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正式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多年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新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认识,体现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由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推进自身的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从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起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到列宁提出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从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新时期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可以说,党成立91年、执政63年来党的建设工程,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的过程。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在要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呢?我认为,除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外,还有就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需要科学化,我们党的建设制度需要科学化,我们党的建设方法需要科学化。这三个“需要科学化”构成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实依据。
一、党的建设理论需要科学化
    强调实现党的建设理论科学化,并不是说目前党的建设理论不科学。事实上,我们党对于自身建设理论的科学性一直是高度重视的。我们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包含着丰富的党的建设理论,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命题作了科学回答。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建理论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论述,都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总结60年来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看到党的建设理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情的变化,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决定了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必须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化。实现党的建设理论的科学化,就是要使党的建设理论成果进一步完善。“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命题,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回答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执行什么样的执政方略、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发扬什么样的作风、遵守什么样的纪律等问题,从而使党的建设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利于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利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尤其要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有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建设确实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因素。这些不科学的因素,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表现。比如,理想信念动摇和价值观错位的问题,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管的问题,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难以保障的问题,干部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问题,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的问题,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理论还不够彻底。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党的建设上,它强调既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继续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以良好的的形象凝聚起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如何把这些要求变成党的建设的具体指导,是党的建设理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
二、党的建设制度需要科学化
    总体上看,制度的科学化主要应该包括制度制定的科学化、宣传教育的科学化、贯彻执行的科学化、修订完善的科学化。
    制度制定的科学化,就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严肃慎重,调研、立项、试点、起草、修改、论证、发布试行等各个环节都要做细做实,使制定的制度与党的建设实践相符合,特别是防止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出现制度空白;使制定的制度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既有实体性制度又有程序性制度,既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具有系统性和配套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宣传教育的科学化,就是在制度制定之后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悉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做制度的明白人。
    贯彻执行的科学化,就是狠抓制度的落实,切实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改变在制度执行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以讲话贯彻讲话的做法,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修订完善的科学化,就是必须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已经制定的制度进行评估、完善和清理,对于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缺陷的制度应及时修订完善,对于被实践证明已经过时的制度要及时废止,使党的制度与时俱进。
制度的严密性是制度在静态下的特征,就是制度各个要素与环节之间是闭合的,没有任何漏洞,形成一个闭环。增强制度的严密性,就是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将一项制度的各个要求,或者各种相关的制度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闭环,以此杜绝因制度的空缺而使某些党员行为不被制度控制的现象。同时,使各种制度彼此呼应,对作用对象的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因此,不仅要有实体性制度,而且要有程序性制度,还要有相应的监督保障制度,使任何行为都有章可循,任何错误都能被依法惩处。
    制度的科学性,就是制度各要素之间不但形成一个闭合电路,而且节约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集中体现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按照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立足全党,着眼全局,总体规划,精心组织好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工作。要科学预测党的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相对稳定性。
    因此,面临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过去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按照“严密性、科学性”的要求进行严格检视,对于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制度,该摒弃的要摒弃,该修正的要修正,该完善的要完善。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严密性、科学性”的要求,积极创新制度,着眼治理因制度的缺失而使一些党员行为脱离于制度控制之外的现象,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
    目前,我们党的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具体表现为:结构不合理,程序性制度滞后。党的制度如同国家法律包括实体法与程序法一样,应当包括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实体性制度一般规定“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制度一般规定“如何做”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实体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程序性制度,实体性制度也得不到贯彻实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的制度大多数是实体性制度,基本上没有程序性制度与之相配套,因而已经有的实体性制度也得不到有效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加强制度建设,党的制度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目前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不高,党的制度创新现状同实践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程序性制度的缺失,不仅使许多实体性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落实,而且也给一些党员干部违反组织原则甚至是违法乱纪开了方便之门。这说明加强制度系统性建设的确非常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打“老虎”,表明剑指特权的坚强决心;打“苍蝇”,传递有腐必反的积极信号。“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提法,给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以特别积极的信号。
    这些年,河南省交通厅有4位厅长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江西省3年时间就处理了22位县委书记、县长,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薄弱环节,加强对“一把手”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极其重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制度的科学化是唯一途径。要做好权力制约的文章,科学设置权力边界,合理优化权力结构,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确保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⑴在一些地方,数任交通厅(局)长、建设厅(局)长“前腐后继”,说明仅仅靠抓人、换人是不够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⑵反腐败不能像割韭菜,割掉一茬又长一茬,关键在于除掉根、铲掉土。腐败的源头是权力运行失范。从权力上厘清公权的边界,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基础,也是消除寻租空间的前提。
    例如,各地政府的交通厅(局)长、建设厅(局)长为什么“前腐后继”,其根源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值得研究。制度建设不跟上,每个权要岗位都可能成为高危岗位,规划局长也变成了腐败分子的候选人。有的规划局长打擦边球,修改城市建设规划,为房地产商卖容积率等等。如果改变目前交通项目的招投标方式,在程序上加强闭合性制约,减少制度的漏洞,交通局长就不那么容易成为腐败分子了。
    例如,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从基层一路升迁,直到当上了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在铁路系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帮派。当了铁道部长、党组书记后仍不满足,还准备用受贿所得的来谋其他位置。有这种想法都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但历次组织部门的干部考察、纪检部门的廉政要求,他都是称职的。
    又如十八大当选的中央候补委员、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当选1个半月后即被查出有重大腐败事实。那么中央候补委员的考察、省委副书记的提拔使用也是组织工作“执行程序不走样”的,为什么就一点蛛丝马迹没有暴露呢?这里面体现的就是我们制度上的漏洞。李春城当年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调到四川省时,就有问题暴露,但有关方面并未引起注意或者说不想注意。此次李春城出事,是因为其手下干将、成都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戴晓明的问题牵扯出来的。如果戴晓明不出事,那李春城还不知隐藏到什么时候。
    又如薄熙来,当年在辽宁省大连市当市长时,就已经暴露出其个人政治野心膨胀的苗头,但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很多方面都为尊者讳,被掩盖过去了。并且由大连市长到辽宁省长,到商务部部长,再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直至政治野心恶性膨胀,把自己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整个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惟其马首是瞻,直至“王立军事件”爆发,他的问题才暴露出来。如果王立军事件不出,薄熙来今天又是什么结局仍未可知。这就说明,我们选拔任用干部这个制度里面不科学的因素还是很大的。
三、党的建设方法需要科学化
    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方法,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有效管用的新方法;以开放的胸襟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
    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围绕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形成和积累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管用的,必须继续坚持;同时,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也要承认,面对“四个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我们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因此,党的建设制度科学化,就需要根据党建的新情况新问题采用新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新的方法,比如积极利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时代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技术。中国是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全新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全面把握互联网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真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互联网给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为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可以把互联网作为开展思想宣传、学习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这些方面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扩大覆盖面,提高时效性,增强辐射力。同时,也要积极应对网络媒体的言论趋势,做到妥善应对,积极引导。因为,“无论是从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而言,自媒体释放的力量都是无比强大的,经自媒体传递的信息符号和新闻事件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夺人眼球,它正深刻地改变着媒介的政治生态。”⑶
    还有党组织的设置要适应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特别是在“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设置。
    还有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越来越需要借鉴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现代科学方法,像心理学、组织学、现代管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都需要借鉴。
还有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在当今世界,各国执政党为了谋求长期执政,他们在党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体现了现代社会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像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一党执政的成功经验,就值得借鉴,特别是它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方面的做法。比如,西方政党在党内选举制度建设、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与民众之间联系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功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党的建设理论需要科学化、党的建设制度需要科学化、党的建设方法需要科学化,共同构成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实依据。要实现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也要重点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规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